01-1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本文最后更新于 1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如有问题,请联系pu_pua@163.com

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

(tips::本体论) (tips::认识论)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构成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和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

(一)哲学的物质范畴

物质范畴

物质范畴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

物质概念的发展历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某一种或几种物质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在当时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但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具有局限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不能正确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无法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中,无法说明社会运动的物质性。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总结了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性的基本观点,同时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对物质世界的直观、消极、机械的理解,强调要用辩证的观点把握世界,特别是要从实践出发去把握现实世界,从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中把握世界的物质性。他们深刻揭示了社会存在的客观实在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局限于自然领域的缺陷,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中彻底驱除出去,实现了物质观上的重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是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共同本质的概括。
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合,而这种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合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种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从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中抽象出的共同特征。

重要理论意义
  1.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

绝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关系。

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NEW】(三)物质世界的二重化

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着的,并从中分化出多样化的特别是更高级的事物和运动形式。由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使世界发生了二重分化,从自然界中分化出人类社会,从客观世界中分化出主观世界。

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史上的一个巨大飞跃。这个飞跃的关键在与人的劳动,它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不同主要在于,自然界中一切都是自发的,而人类社会中一切都打着人类意识的印记,是人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交叉重叠的。自然界中有经过人改造并体现着人的目的和意志的自然,即“人化自然”。在社会中有自然物质与自然力的运用,构成社会存在基础的物质生产就是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

世界分化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思想意识而存在的现实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主观世界是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的统一体。
主观世界从客观世界中分化出来,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并非独立存在的实体,也不是一个超然于客观世界而孤立存在的世界,它不能完全脱离客观世界,它从属于客观世界。根本上说,主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实践是世界分化的关键

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分化的关键,也是它们相统一的关键。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始终在处理自然与社会、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力求克服二者的对立而达成它们的统一。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而自然与社会、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过程。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经历三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劳动,语言。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这一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zhuji::木桩十条)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1.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 意识具有创造性。
3.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遵循历史的规律和进程,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人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人。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人能够通过自觉活动去认识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timestate::自信自立)

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气质。坚持自信自立,突出强调和体现的就是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贯通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定“四个自信”,坚持走自立自强之路。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以下前提和条件
  1. 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
  3.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timestate::历史主动精神)

坚持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要求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历史主动精神是基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而表现出的一种积极、能动、进取的精神状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意味着要遵循历史客观规律,主动积极作为,要在砥砺奋进中把人们的主观力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把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赢得历史主动,赢得美好未来。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

定义

人工智能就是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器化,实质是对人脑组织结构与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是人类智能的物化。建立在大数据与不断升级的各种算法技术基础上的现代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当代人类生活。

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它的出现表明,人类意识已经发展到能够把意识活动部分的从人脑中分离出来,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功能的新阶段。

人工智能目前不可能超越人类智能。
  1. 人类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而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的理性智能的模拟和扩展,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2. 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
  3. 人类的自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现实形式,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4. 人工智能能够获得人类意识中可以化约为数字信号的内容,但人脑中总有许多东西是无法被化约的。比如潜意识。
对人工智能的态度

当前人工智能还在发展中,我们要以开放、客观的态度观察、思考和把握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研判和防范,引导和规范人工智能。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统一性的问题是回答世界万物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源的问题。马克思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1.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自然界先于人类存在。人的实践活动虽然能够改变自然界,但不能改变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
  2. 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虽然社会中也包含精神现象,但根本上还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一切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都是物质的,这些物质资料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 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器官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因此,根本上说,意识统一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

(timestate::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既要看到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转载请注明:
作者:非童
文章地址:https://pupua.top/mll/may/564/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协议。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您的评论将经过审核

博主有权在不通知的情况下,对含有广告信息的评论进行修改或删除

我们承诺保护您的隐私,不会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使用或分享您的个人信息。

发表评论即表示您接受以上规则。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