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我们党执政,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
-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
以人为本,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与它存在着实质上的区别。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
-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营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人民群众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也应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的协调,下大气力解决好各种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 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我们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化解制约我国发展的各种因素,更好推动我国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要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
- 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坚持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建设生态文明。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
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我们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更加自觉地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
- 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 坚持统筹兼顾,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
- 坚持统筹兼顾,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 坚持统筹兼顾,还要求我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是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的必然要求。
-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
-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
-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 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包容性。
- 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 加强新闻宣传工作。
- 繁荣文艺创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 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全局,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
-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是: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 党的优良作风是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除以上主要内容外,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还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领域的运用和展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接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理论成果,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 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用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境界,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 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
-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 科学发展观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